数学问题杂记
这里放些我见到过的比较有意思的数学题吧。本文会不定期更新。所有问题的标题都是记录到博客上的时间。
这里的题解都是我自己写的,部分参考了标准答案,因此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。如有问题欢迎指出。
2017.6.14
问题描述
给你一个无限长度的空白的尺子,问最少在上面画多少个刻度,使得可以量出
假设一共画了
解决方案
首先我们可以 xjb 试一试,
通过一番尝试,我们可以构造出
当然,因为没有长度限制,所以更长的方案我也构造出来过。总而言之,
那么现在问题来了,
理论上,
下面给出一个不需要任何暴力的证明:
- 由于
$5$ 个点两两配对一共$10$ 对,所以所有点对之间的距离刚好是$1$ 到$10$ ,即不存在两个不同的点对之间的距离相同。由此可以推出,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$10$ ,所以我们可以先钦定刻度$0$ 和刻度$10$ 上有两个点。 - 剩下还有
$3$ 个点,它们将长度为$10$ 的线段分为$4$ 段,这四段的长度总和要为$10$ ,而$10$ 的四拆分只有$10 = 1 + 2 + 3 + 4$ ,所以这四段的长度构成$1$ 至$4$ 的一个排列。 - 根据第一点,我们知道
$1$ 不能与$2$ 或$3$ 相邻,因为那样相邻的两段的长度之和就会与单独的长度为$3$ 或$4$ 的一段冲突,因此$1$ 只能与$4$ 相邻,并且$1$ 只能在第一位或者最后一位。这样$2$ 和$3$ 必须相邻。又因为$1+4 = 2+3$ ,所以我们推出矛盾,故不存在$5$ 个点的方案。
到此处,我们已经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,最少使用
2017.6.14
问题描述
对于
即基本不等式。
解决方案
我是在《具体数学》一书的习题上看到的,居然可以用反向归纳法,只能表示我这种菜鸡根本想不出来。
首先
其次,根据初中知识,
接下来就比较机智了,首先如果对于
既然是要倍增,于是试着分成两组
令
又因为基本不等式对
上面第二个不等号用了
最后一步就是反向数学归纳法证明。假设现在
因此对于
最后综合一下,如果要想证明
2017.12.16
问题描述
(哥德巴赫-欧拉定理)
(1) (《具体数学》第二章习题 31)证明:
(2) (《具体数学》第二章习题 35)设集合
证明:
解决方案
(1) 第一问使用几何级数即可:
(2) 考虑到 (1) 计算出的答案是
经过一番考虑,我们发现如果分子分母同除
所以原式变身为:
十分巧妙的是,我们可以找出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,满足
根据
- 当
$j > 1$ 时,我们显然可以直接令$p = k$ 以及$q = j$ ,就可以满足要求。 - 当
$j = 1$ 时,由于$k = m^n$ ,所以我们还是可以令$p = m$ 而$q = n$ 。
为了证明这是双射,所以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个方向来对应:
- 若
$p \in P$ ,则$k = p$ 并且$j = q$ ,这是因为$k \in P$ 。 - 若
$p \notin P$ ,则$k = p^q$ ,此时$j = 1$ 。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要求$m \notin P$ 的好处。
至此,我们就成功证明了 (2) 中的等式。
2018.1.7
问题描述
证明:对于任意的正整数
换句话说,集合
解决方案
这个思路确实比较有趣,我们尝试证明,对于任意的正整数
先考虑集合
同理可得:
因此:
我们知道,对于任意实数
而
事实上,对于任意的正无理数
2018.1.13
问题描述
求下面这个递推式的通项公式:
解决方案
这里主要是记录一下 Repertoire Method 这种方法,不过现在我还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个名称…
这个方法基于一个简单的观察:如果设
我们会发现:
可以猜测,
其中
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求出这四个函数。接下来的步骤就比较投机了,我们可以猜测当
不难发现:
我们明白,如果能按照类似的方式找到
可以解出
根据同样的想法,尝试一下
此时
此外注意到第二个递推式中
So easy,
现在
不难解出:
现在来解决原问题。原问题中,
2018.2.17
问题描述
证明,对于任意的整数
解决方案
直接证明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困难,因为右边就是
另外一种方法比较有意思,考虑将
从而证明了等式。
2018.4.4
问题描述
(IMO 2012 预选题 C2)
在
如,当
解决方案
首先考虑上界,假设找到了
而每对的和两两不同,意思是数字之和至多为:
根据这两个界限,可知:
现在我们来尝试构造,使得正好能选出
观察这个表格,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每一个从左上至右下的斜列(后简称斜列)上的数字是一样的。正如上图中所展示的,我们需要从中间
根据上面的限制,格子中究竟写了什么数字已经不再重要了。现在的麻烦主要在于左下角的 “禁区”,它导致我们不能随意选择。因此,在构造的时候,要尽可能远离那个区域,也就是左下角要尽可能留出空白。为了探究规律,手玩一下
上图中
这样构造出来的方案显然是满足要求的,但是我们还需要考察
虽然我们得到的结果与之前不同,但实际上
最后一行最左边的小于等于号是通过分
2018.5.19
问题描述
(1) 给定自然数
(2) 给定实数
解决方案
(1) 计算这个和的思路有点非常规,考虑递推的方法,设
所以
(2) 第二问实际上除了形式与第一问类似,其实没有多少关联......
为了方便书写和探究,记函数
难的是如何证明猜出来的结论。首先无论
对于
对于
是否有更一般的结论呢?对于任意自然数
根据以上结论,再结合
现在是时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了:
当
2018.6.10
问题描述
已知
唯一确定
解决方案
对于这个题,关键的一个处理步骤就是令
换句话讲,
得到这个后证明它同时也是充分条件也就不难了。令
2018.11.17
问题描述
已知
解决方案
首先你需要跳出
于是你发现可以继续展开下去,得到一堆
所以我们求的极限就是:
当然上面这里要求
2019.2.27
问题描述
已知正整数
解决方案
涉及到 gcd 的计算时,Euclid 算法是一个好思路。假设
算了几项后就不难看出
不过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用过
由于上面两式相等,记做
2019.3.6
问题描述
对于正整数
解决方案
动手之前先要明白,证明
第二,所谓单射就是不同的变量值映射到了不同的函数值。考虑
最后,所谓满射就是对于值域内每一个值,都是对应的变量值映射过来。这需要我们从反方向考虑。既然
2019.3.6
问题描述
在
类似的,对于
考虑当
(1) 此时
(2) 若
(3) 若
解决方案
(1) 两个开区间
(2) 在 (1) 中因为开集不包含自己的聚点,因此只要有公共聚点,就会导致集合间的距离可以无限靠近。然而即使要求没有公共聚点,集合间的距离依然可以无限靠近,毕竟集合间在无限远处的行为没有限定。在实数轴上可能难以想象反例,不过在二维 Euclidean 空间中,考虑
在实数轴上也有反例。首先回顾一下:离散集也是闭集。这样一来,令
(3) 更进一步,当我们限定
如果从紧集的开覆盖定义出发,我们会联想到闭集的补集是开集,这样这条路就通了。考虑
直接用紧集的定义给人一种强行证明的感觉。实际上,我们还可以从连续函数的角度出发,那就是考虑
如上图,考虑取
对不等式两边同时枚举
因此
2019.4.19
问题描述
证明:对于正整数
(1) 若
(2) 若
(3) 若
解决方案
(1) 非常简单,使用 Euclid 算法即可:
而
(2) 类似的,可以利用所谓更相减损术。假设
此时保持条件
(3) 前面两个实际上是帮助解决 (3) 的简单结论。首先我们就可以通过第一个条件得知
假设存在
-
注意这个条件不能直接得到
$f$ 是双射的结论。 ↩